(1)方法误差
方法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在理论上和具体操作步骤上存在不完善之处。如反应不够或存在副反应,指示剂的变色点不与化学计量点重合。
(2)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来源于一起本身的缺陷或没有按照规定使用仪器。例如:
?、僖瞧骷觳椴蛔邢福味ü苈┮?;
②滴定管、移液管使用前没有润洗而锥形瓶误被润洗;
?、圩⑷胍禾搴蟮味ü芟露肆粲衅?;
?、芏潦钡味ü?、移液管等量器与水平面不垂直、液面不稳定、仰视(或俯视)刻度;液体温度与量器所规定的温度相差太远;
?、菀埔菏币埔汗苤幸禾遄匀坏厝苛飨?。
(3)标准溶液误差
①标准溶液浓度的大小造成的误差来源。滴定所需标准溶液体积的大小,滴定管读数的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使用的体积控制在20mL~24mL的范围内,使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不大于1‰,为此应使用适当浓度的标准溶液,从而控制标准溶液的体积。
?、诒曜既芤旱呐渲撇还娣对斐傻奈蟛罾丛?。
(4)终点误差(指示剂误差)
?、僦甘炯劣昧抗嗷蚺ǘ裙?,使其变色迟钝,同时指示剂本身也能多消耗滴定剂。
?、谇克岬味ㄇ考钍?,用错指示剂。
?、矍克岬味ㄈ跫钍币蛏傻难嗡猓鹊钡闶比芤合运嵝?。同理强碱滴定弱酸在等当点时溶液呈碱性。若指示剂选用不当,等当点与滴定终点差距大,则产生误差。
(5)操作误差
操作误差通常是由于分析人员没有按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分析操作引起。操作方面误差可能有以下几点:
?、俚味ㄖ凶笫侄运崾降味ü苄刂撇坏保啥贾滦β┮?;使用碱式滴定管时,左手拿住橡皮管中玻璃球用力挤压或按玻璃球以下部位,导致放手时空气进入出口管形成气泡。
?、谟沂治粘肿缎纹棵挥幸《?,待测液反应不够或摇动时前后振荡溅出液体。
?、鄣味ㄊ绷魉俟欤缎纹恐幸禾灞唤Τ?,也可能使标准溶液滴加过量。
?、茏缎纹肯旅挥械姘字交虬状砂遄鞑伪任?,人眼对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反应不灵敏,使终点滞后。
?、葑缎纹恐腥芤罕渖罅⒓赐V沟味?,待测液可能未反应。
?、薜味ㄍV购?,立即读数也会产生误差,应等1min~2min到滴定管内壁附着液体自然流下再行读数。
⑦进行平行测定,两次滴定所用标准液体积相差超过0.02mL,仍取平均值计算,产生误差,应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出可疑值的来源,重新进行实验。